【Google名字的由來與歷史】

可能很多人知道,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由來。今天HAPPIX來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先簡單介紹Google的前身BackRub,這是Google的兩位創辦人〈拉里‧佩吉Larry Pages〉和〈謝爾蓋‧布林Sergey Brin〉兩人在史丹佛大學的研究題目,根據連結計算網頁的排行PageRank,在1997年9月時,他們想幫BackRub改個更適合業界的名字。

佩吉的室友提議,改名為「Googol」,這是數學名詞10的100次方,單字googolplex也意指巨大的數字,同時這個字也能表現出這個網站的規模。只可能當時googol 已經被註冊走,因此佩吉更動了拼法,改為更好記的「Google」。

此時Google的機房依然十分簡陋,還在宿舍裡,而且也只是一個研究計畫。直到一年後,他們募集到了足夠的啟動資金,才去註冊Google公司,並搬出史丹佛校園。

之後Google就開始持續更新搜尋引擎的各種技術,而現在的執行長,前陣子也曾來台灣演講的施密特,則是在2000年加入Google的。


(上)拉里‧佩吉、(中)施密特、(下)謝爾蓋‧布林



此外Google的歷史中,比較驚人的就是他們的購物清單,非常的長!因為圖示有點複雜,HAPPIX告訴大家,只要左側時間是紅色的,那樣產品就是目前依然是熱門的Google服務。

google-acquisitions
※點擊圖片可看放大版本。 圖片來源:Jess

【Google Chrome 網頁瀏覽器】

自從網路資訊爆炸以來,現代人的每天生活就離不開瀏覽器啦!但是微軟內建的IE實在太過搞怪,好好的W3C規範不遵守,到處自定規則,而且每個IE版本的規則又都不一樣,讓網頁設計師與網頁工程師哀鴻遍野。

HAPPIX在此要順便跟大家宣導一下,老舊的IE6連微軟自己都放棄了!微軟也鼓勵大家升級IE瀏覽器,微軟甚至自己做出「Internet Explorer 6 倒數計時」來跟IE6說再見!其中台灣還有4.9%的使用者,大家要趕快更新喔!

Google其實早在2001年時就想自己發展瀏覽器,但是當時執行長施密特認為不宜正面與微軟衝突,因此轉而捐款給Mozilla基金會,讓基金會旗下的火狐Firefox瀏覽器,搜尋框內建Google搜尋引擎。

直到2006年,Google團隊的人發現無論是Firefox或是IE,都無法滿足需求,因此在Google瀏覽器會公開原始碼的承諾之下,開始發展代號為Chrome的Google瀏覽器。而這個新的瀏覽器,開發要求只有一個,就是「快」,的確以剛推出時的情況,Google瀏覽器的頁面開啟速度遠遠超過其他瀏覽器,並且引起一連串的競爭,讓各大瀏覽器開始加快進程,現在速度上的差異已經比較不明顯了。

【Android】

Google在2004年開始想要跨足行動裝置,原因是佩吉認為手機無限通訊與網路有關,將來也就一定會與Google有關,因此開始發展Android計畫。

時至今日,市面上的主流手機已經是蘋果iOS與Google Android的天下了(HAPPIX 知道還有微軟的芒果機,但目前還有待觀察)。而各種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,製作各種服務的app更是成為許多創業公司的主要目標。不得不說,佩吉的遠見非常透徹。

不過呢,Google自己推出的兩支手機Gphone與Nexus One的評價都普通,反而是HTC與Samsung使用Android做出五花八門的手機,大放異彩。讓近幾年的行動裝置生態發展異常迅速。

這本書寫了非常多關於Google的故事,對於Google好奇的讀者推薦一讀。只不過要小小抱怨一下出版社,英文字體跟中文字體實在選得不好,閱讀起來干擾十分嚴重,是可惜的地方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