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大學生為何擔心畢業即失業?產業界為何老是抱怨人才難尋、大學畢業生越來越難用?這個弔詭的導因有很多,其中之一就是大學的定位出了嚴重問題,造成大學學歷越來越沒有價值。


台灣的高等教育制度在1986-1996年間屬於開放階段,政府開始放寬私立大學的設立標準,全國的大學數量因此從1986年的28所增加至1996年的67所(包括大學和學院)。而1994年四一零教改聯盟提出「廣設大學」的口號,1996年教改會也給與正面回應,於是我國的大學教育開始進入擴張階段。「廣設大學,壓縮技職」的結果,截至去年(2011年)為止,全國的大學數量已經成長至不可思議的148所,為1996年的2.2倍!


 


全國大學數量統計    




大學培養不出健全的通才,技職訓練不出優秀的專才


大學數量暴增的後果之一就是近年來「高學歷等於高失業」的現象。而教育部所提出的解決之道,居然是鼓勵各大學朝「技職化」方向發展,「以取得證照、產學合作等方式,加強學生實務學習」。


這不是原本技職教育的目標嗎?花了十來年,把技職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、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,然後再告訴大家,這些大學應該設法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?


這其實一點都不能怪教育部,因為教育部的人員多是教育科系畢業的,而根據美國統計,和其他科系相比,讀教育的人很笨。有了這般認知,當看到我們的教育水準一直無法提昇,就不會大驚小怪了。


至於殘存的技職學校(或是說還沒有本事升格的那些學校),則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,或是學校整天想著如何考好學校評鑑,以便升格,所以也訓練不出幾個能用的專業技術人力。


如同胡適曾說過的「娘不娘,老子不老子」,「技職努力大學化、大學回頭技職化」的結果就是讓各種教育都變成了四不像。適之先生果然是位偉大的教育家,在一百年前就預見了我國教育的問題癥結:大學培養不出健全的通才,技職訓練不出優秀的專才。


 


就業導向的科系選擇


根據城市格局《從大學生科系選擇看見國家發展趨勢》一文的分析,在2007-2010年間,全國大學各學門的就讀人數出現消長現象。目前佔最大宗的學門,例如工程和商業管理,都面臨就讀人數減少的壓力。相對地,有部分學門卻逐漸變成熱門科系,比方說設計和民生相關科系。(註:面積代表2010年就讀人數,而顏色代表三年間人數之變化,紅色為增加,綠色為減少。)


students by major  


最近三年,全國各大學一共新成立了93個科系。面對少子化和大學氾濫所帶來的招生壓力,這些新科系「市場導向」的程度相當高,而根據斷詞分析的結果,最熱門的科系名稱就是:設計。


 


新設科系統計  


 


為何設計會變熱門?


一個可能的解釋是,近年來台灣不論是政府或產業,開口閉口滿嘴都是「文創」,經過媒體大肆報導之後所造成社會風氣的演變。


做設計能賺錢嗎?


根根據行政院勞委會的調查,在2000-2010這十年間,「專門設計服務業」的就業人數從44000人增加到62000人,而平均薪資更是成長了40%,漲幅高居98個被調查的行業之冠!


 


薪資成長率   


 


你該挑選職業,還是科系?


 設計(醫生、工程師、或其他職業)熱門,你就該唸設計嗎?


四年後最熱門的行業,現在可能根本還沒出現。在這種情況下,理論上應該要百年樹人的大學卻短視近利,鼓勵學生就讀高度專門性的科系。而學生也欠缺遠見,一窩蜂追逐潮流,諸不知所謂潮流,就是來得快,去也快。雙方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人格培養與通才基礎。只有具備良好的基礎,方能從容應對未來無窮的挑戰。


大家一起炒短線,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,失敗後齊聲同嘆:高學歷等於高失業。



更多精采分析,請看《城市格局》部落格。 




覺得這篇專題有道理,就幫忙按個讚吧!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